(网经社讯)4月14日,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与海南省商务厅于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联合主办“绿色消费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主题活动”,通过政策解读、行业对话、资源对接等形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二手商品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活动重磅发布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及企业名单,杭州、枣庄等10个城市,以及转转、红布林、中古优品等28家企业入选,标志着我国绿色消费全链条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搭建绿色转型新平台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本次活动聚焦“释放绿色消费潜力”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两大核心议题。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已超1.5万亿元,但二手商品流通仍面临标准化不足、产业链分散等痛点。为此,政策端持续加码:
顶层设计完善:2024年发布的《绿色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二手商品交易额占比提升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
标准体系构建:推动二手商品鉴定、分级、交易等环节的标准化,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财税激励支持: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绿色消费补贴。
活动现场,来自行业协会、企业及学术机构的代表围绕“数字化赋能回收网络”“二手商品跨境流通”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例如,海南省与长三角再生资源联盟签署战略协议,共建跨区域回收分拣中心,推动废旧家电、纺织品等品类的规模化处理。
二、试点名单出炉:10城28企领跑二手商品流通
作为活动最大亮点,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及企业名单正式发布:
试点城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枣庄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南省长沙市、天津市、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厦门市、云南省昆明市。
试点企业:致美生活(北京)、中古优品(北京)、爱回收、闲鱼、转转、万物新生等28家覆盖回收、交易、服务全链条的企业。
区域特色鲜明:
杭州:依托数字化优势,打造“线上预约+线下社区回收站”一体化模式,废旧衣物回收率提升40%。
枣庄:凭借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建设全国性废旧塑料分拣加工基地,年处理量达50万吨。
深圳:探索二手电子商品跨境出口,通过“保税+检测”模式打通东南亚市场。
企业创新实践:
致美生活:聚焦高端二手奢侈品,建立AI鉴定系统,商品流转周期缩短至3天。
中古优品:联合社区开发“以旧换新”服务,带动家电更新消费增长25%。
三、行业破局:标准化与数字化成关键引擎
我国二手商品市场潜力巨大,但流通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此次活动释放出行业转型的清晰路径:
标准化建设提速:商务部将牵头制定二手商品质量分级国家标准,覆盖3C数码、家具、服装等大类,解决消费者信任难题。
数字化技术渗透:区块链溯源、AI鉴定等技术广泛应用。例如,闲鱼推出的“验货宝”服务已将交易纠纷率降低60%。
产业链协同升级:推动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导家电、汽车品牌自建回收体系。海尔、比亚迪等企业已率先试点。
四、绿色消费新场景:从循环经济到生活方式革命
试点政策落地将直接惠及消费者与市场主体:
消费者端:二手商品“性价比+环保”双重优势凸显。数据显示,2024年Z世代购买二手商品的占比达37%,推动平台日均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企业端:中小回收企业通过加盟大型平台实现规范化运营。如爱回收开放供应链能力,帮助3000家个体商户升级为品牌合作网点。
城市端:试点城市将建设“15分钟绿色生活圈”,整合社区回收点、二手门店及线上平台,目标到2026年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覆盖率90%以上。
据悉,致美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红布林”)与转转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将在北京市和山东省的两个试点城市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活动。试点工作将包括对实体市场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以满足现代商贸城的服务功能;建设布局合理化、服务多元化、标识清晰化的经营网点,目前转转集团已在全国建立了800余家集回收与售卖于一体的品牌门店;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二手商品流通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二手商品从回收、鉴定、评估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同时,还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化体系等。
此外,山东省枣庄市市长翟军,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余朝洪、转转集团副总裁王溯等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和企业代表于活动现场签署承诺书。承诺一方面将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管理,包括制定二手商品流通发展规划、健全二手商品流通发展体制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另一方面,将积极创新二手商品流通经营模式,包括依法依规做好消费者信息保护,规范开展寄卖、租赁、售后回购等业务,同时,加大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二手商品流通全流程数字化水平。
五、展望:万亿市场开启,打造绿色经济新增长极
根据规划,试点城市与企业将获得专项资金、用地保障等政策倾斜。商务部预计,2025年我国二手商品交易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带动超500万人就业。未来重点方向包括:
跨境流通:探索二手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支持深圳、厦门等城市建设国际二手交易中心。
碳普惠创新:个人出售二手商品可累积碳积分,兑换公共交通优惠或购物折扣。
产业融合:鼓励电商平台开设“绿色消费专区”,联动新品销售与旧品回收。
结语:
此次试点名单的发布,不仅是政策层面对绿色消费的系统性布局,更标志着循环经济从“概念倡导”迈向“规模化落地”。通过城市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我国有望在全球绿色贸易中抢占先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当每一件旧物被重新赋予价值,绿色低碳就不再是口号,而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